一些想法
最近, 突然慢下来的生活节奏让我有了很多反思的时间, 新的想法和旧的观念的冲击使得我意识到对有些东西的看发我一直都错了, 至少现在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段时间最大的体会是人不是只为追求某一个目标而生的机器, 因为如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 往往会产生 “这就是我想要的吗? 我这么多的付出就换回了这个?” 的疑问, 而这个疑问伴随着的, 是急速下降的喜悦感和不可避免的空虚. 而且更可悲的是, 有些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甚至是别人制定的. 这不免让我想起了一道作文题的材料, 它说阿尔卑斯山山路边有一条标语, 上面写着 “慢慢走, 欣赏啊”. 无论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如何, 我们都必须承认, 在努力追求某一个目标的时候, 结果往往没有过程重要. 就像竞赛多年积累的成绩, 在我眼中没有学竞赛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 见识, 人脉和那些美好的回忆重要. 有时候上级会在指派任务的时候生称 “我只看结果”, 这可能是出于对执行者能力的信任和尊重, 又或者是出于简单的逼迫, 但是这不应该是一个人对自己应有的态度. 我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直都缺少思考了一件事, 那就是目标达成后, 我除了达成的目标还剩下什么, 如果无法达成, 我还剩下什么, 如果需要为目标放弃些什么, 这真的值得吗, 是否可以避免放弃这些东西. 我之前的误区就是一切都为自己的目标服务, 如果是对达成目标没有帮助的东西, 往往会被我扔掉. 而现在回头来看, 有些东西是不应该被扔掉的. 那么究竟如何做出这些决策呢? 接下来就是我对之前的处事态度的一些思考.
我之前对比两种人的做事风格, 把一种人的做法比作贪心算法, 根据眼下的情况做出一个局部上最好的决策; 另一种人比作动态规划, 综合考虑各种后面每个阶段的决策, 然后选择一个使结果更优的决策, 而现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考虑很多种情况, 很多的状态, 贪心求出的答案往往没有动态规划的优,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是在对某一个最终目标做一个最优化问题, 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极为单调和无趣. 如果每个人只是追求一个问题的最优解, 那么为了增加信息熵, 人类的语言应该根据信息论编码, 每个人都只能通过二进制交流, 然后给不同的二进制段赋一个读音. 肯定有人会说我们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完全修改语言需要巨大的成本, 所以最优的决策就是保持现状. 但是请思考如果现在可以零成本将人类语言一下子换成这种 “优秀” 的语言, 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 那么试问谁愿意看到世界变成这个样子呢? 这是因为我们希望世界可以更加富有人文色彩而不是变成数字的奴隶. 很多科学发现都是人们在追求目标的空闲或是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最优化结果, 那么不少科学发现都会消失. 能够做出综合结果和各种人文因素做出决定的, 只有人可以, 人也应当这样做决定. 我又想到, 如果我们在动态规划中加入这些因素的权值, 人的决策是否就可以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呢? 这时候就出现了几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第一, 这些权值是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 而不同的人, 甚至同一个人的在不同时间, 给每个决策赋的权值都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这导致了有些情况的最优决策并不是所有情况的最优决策; 第二, 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对某件事情的判断, 所以在未来的决策的收益是无法计算的, 这样就导致了动态规划无法进行, 这时候贪心可能变成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决策方式.
似乎有不少人有一个误解, 那就是无论做了什么, 无论造成了什么, 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别人好, 只要做的是自己认为的最好的, 那么都是没什么好指责的. 我们都忘记了小时候受过的教导: 蝴蝶破茧的时候, 如果人为帮助它, 那么它将永远无法飞翔. 无论这个现象在学术中是否存在, 我们都应该正视它的教育意义. 有时候单方面地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以为了某某人好强加在他人身上, 是一种欠考虑的做法. 自己认为是正确不代表真的正确, 每个人生来都是自由的, 他们有选择的权利. 即使是没有能力做出好的选择的幼儿, 只有尝试着自己选择, 才能不断成长, 而他们做出的不成熟不明智的选择, 也会变成成长的一部分. 所以一个人是无权替另一个人作出选择的, 无论关系是如何亲密, 我们都要尊重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事实. 唯一能做的, 就是提供一些我们认为是有用的信息, 来辅助他人更加周全地考虑.
我还回忆起之前对于追求现实, 理想还是空想的讨论, 其实仔细分析, 这样的说法仅仅考虑了目标的达成, 所以都是不全面的. 我之前谈论说我是追求现实的, 是因为我经历了很多的不完美, 意识到失误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在面对一个事件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期望, 而是结合自身情况和客观规律制定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 没有走入前面提到的最优化误区. 工程上讲究一个冗余设计, 就是提前预料到有些东西不会像预想的那样工作, 所以看样子如果仅仅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 置身于现实, 接受现实的不完美确实是最优的. 但是如果是进行数学研究或者是艺术创作, 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又是十分的重要. 这么说那些空想者仿佛是最一无是处的了, 但是如果仔细思考, 那么会发现空想的另一个更加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 叫浪漫. 而浪漫对于人有多么重要, 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谈论这三种主张孰优孰劣, 不如说一切都是以人为本, 做什么事情就采取什么策略. 在更好地完成工作的基础上保持人性.
上面也说到, 不一定某个人一直是怎么样的, 需要根据情景随机应变. 这样我想到了生活中很普遍的一件事: 贴标签. 贴标签一开始是为了快速检索不同的物品和信息, 让人更好地认识某个事物. 但是有时候给人贴标签却是十分不妥的,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 我们对他人不够了解, 即使是自己认为对某个人知根知底, 那也是认为; 第二, 人是会成长的, 是变化的, 而标签的作用时间却是未知的, 而错误的标签的影响也是无法预测的. 前面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常常对别人说: “你就是如何如何”, “你每次都如何如何”.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无知和愚蠢的, 并且会让他人认为这样做的人十分无礼.
之前发表过暴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投资, 是为了以后的利益. 如果仔细分析很多实例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父亲曾经教导我, 因为基础教育的普及, 有技术的人非常多, 但是有的人可以把技术变成钱, 但是有的人不行, 这启发我们把技术变成钱的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样重要. 我曾经把这个道理做为做事的宗旨, 但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 而生活中就不应该算计这么多, 因为在达成目的之外, 我们还有一个需求同样不能忽视, 那就是爱与被爱的需求, 而这种需求所带来的人际关系是不能简单地用投资来概括的, 和一个人相处也不应该只考虑这个人可以为我做些什么.
还有一个贼喊捉贼的问题, 我曾经嘲笑别人是二极管, 遇到事情就走极端, 但是我何尝不是这样呢? 上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为了达成某个目标就不考虑其它因素, 不遗余力地试图找到问题的最优方案而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变化, 为了他人更好就不顾他人的感受, 给别人贴标签, 下定论, 将在某些情境下的真理无限制泛化. 所以看起来我最需要嘲笑自己. 这个谬误使得我之前做的事情变得非常可笑, 明明知道这样思考不合适, 但是却无法避免. 这是否可以启示人们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是提前已经知道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坏的, 何况世上更多的事情是分不清是非的. 我这样说不是为了给自己之前的错误开脱, 只是希望可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 尽量地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 做事需要在各种维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种平衡点不会很精确, 每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判断也不一样. 但是过于追求某一方面会使得处事变得极度畸形, 而这样会留下很多隐患, 这样的危害可能当场出现, 也可能延后很久才会显现, 更有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我们能做的, 就是从源头上尽可能想的更远, 尽可能地考虑更全面, 尽可能地找到一个平衡, 然后静静等待时间给出它的答案.
人是一种混乱得十分有趣的存在. 用智慧创造了更好地生活环境, 有时候却想尽办法把它毁掉; 有的人倾尽一生只为追求心中的理想, 有的人却无意间拥有了好多人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 为了使人人各得其所组成了社会, 但是社会中却总是有人用他人的劳动满足自己的私利; 人们把道德伦理都贴满自己, 相当一部分人内心中认同的确是十分现实而黑暗的法则.
虽然现实有很多事都是如此荒诞而残酷, 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很多美好的事物. 所以判断到底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很重要, 追求那些荒诞而残酷的事物往往是世界希望我们做的, 但是我希望人可以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 所以在追风赶月的时候, 不要被茫茫的平原蒙住了双眼, 一定要记得远处的群山还屹立在那里, 等待着旅人的到来.